bevictor伟德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名列全国百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以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为己任,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依托建在校内的襄阳市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及学校服务区域创新创业的能力显著提升。
一、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实现了“三进”: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围绕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院系(专业)、班级三个层面的全覆盖。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实现了“三对接”:与专业对接,与实习实训基地对接,与学生发展愿景对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内涵建设、学生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理念,如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汽车类专业成立了“汽车人·创客空间”,在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了旅游百事通营业部,在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了速递物流工作室等,开设多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指导学生自主开展业务,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引导学生顺利经过创新创业三个心理历程:感动、心动、行动。通过典型引路和启蒙唤醒,帮助学生顺利经历“感动、心动、行动”三个心理历程,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四是创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三大体系: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项目”较为完善的教育和实践服务体系。学校连续8年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模拟实战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通过大赛推动产教结合、成果转化,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加速大学生创业成长进程。
五是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三个阶段:晒梦、孵化、起航。通过引导激励,开启创业梦想、激发创业热情;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演练,促进创业实践,实现创业理想,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晒梦、孵化、起航”三个阶段。
近年来,学校学生共取得创新成果148项,成功申报专利106项,2014年专利申请量名列在鄂高校第12位(前20名仅有一所高职院校)。有近万名学生进入校级成果展和校级创业大赛,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项1000多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明星,其中贺亮的绿控科技、陈印的乐享之家智能家居、马艳军的余钱宝互联网金融等10多家大学生企业产值均已过千万元。
二、主导创办襄阳市大学科技园,搭建了区域创新创业平台
2012年,经市政府批准,我校率先创办了湖北省第一家建在市、州的大学科技园——襄阳市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通过开放合作,充分整合政府、社会、高校的各类优质资源,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是向内挖潜,整合校内资源。学校在校内开辟了孵化专区35000平方米,整合了300多个实验室、33个实训中心、1.5亿实习实训设备、116万册的图书信息、校园网及数据库、专业师资等优质教学、科研、生产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区,既降低了运行成本,又达到了教学内容常更新、科学研究方向明、创新生产可持续的综合效果。
二是寻求支持,聚集外部资源。与湖北省技术交易所、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30多家社会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形成合作关系。先后获得了工信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政策支持。
三是对外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先后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33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东风公司、正大公司等400多家企业构建了合作关系,共享其创新资源。2015年,成功承办了湖北(襄阳)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展示会,征集展示了与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格局关联度高的1200多项成果,其中包括80余项重大工程技术装备和软件,30余项重大科技进展和突破,20余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核心配套技术,3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的成果项目,展示会期间达成交易意向230项。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已建成了“1个主体、2个中心、3个省创、5个分园、6个服务平台、17个研究所”,即以bevictor伟德主校区为依托的1个主体孵化园,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中心2个主力服务中心,汽车人创客空间、襄职天空创业训练营、服饰文化创想家3个省级众创空间,湖北麦冬工程技术中心、襄阳市电子商务产教结合示范基地、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等6个市级研发服务平台、17个校企共建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所。目前,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已达116家,其中大学生企业92家。三年来,共培育创业主体200多个,孵化各类创业项目116个,组织企业申报专利37项,申报各类资助项目63个,争取项目资金480多万元,年创产值近1.3亿元。大学科技园已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创业服务站、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5年,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新华网、新浪网等80多家主流媒体做过跟踪报道,接待了大批外地外单位来访考察。
三、提供政策服务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一是对接优质人力资源,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指导。
学校联合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创业服务局等部门,聘请汇集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了兼具丰富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通过业务培训、交流锻炼等措施,不断提高创业导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先后培养湖北省“十佳金牌讲师”1名,湖北省农业厅创业培训导师大赛冠军1名,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与23个研究机构合作,经常性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创业导师走进校园,指导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和路径,辅导大学生创业。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安排一周的专项创业培训,为初入园的创业者提供“三天培训、三月实训、三年孵化”的帮扶服务,通过系列培训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二是对接成熟企业和金融担保机构,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
先后与湖北维胜工业机器人发展有限公司、梅园米业等10多家成熟企业、大企业合作,与楚商发展促进会、襄阳福建商会、襄阳台湾商会等商会合作,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和入园企业寻找业务渠道和学习榜样。引进了湖北帮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湖北余钱宝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金融企业入驻,全力满足大学生创业融资需要。
三是对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把厚植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基因工程,确立崇尚创新、尊重创业的价值导向,倡导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开设讲座论坛,组织创新创业沙龙和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培育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鼓励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形成一种交流、互助、启发的合力,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蔚然成风,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学校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是进一步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夯实创新创业服务基础,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升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容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培育专业众创空间,力争三年内培育科技企业300家以上。三是加快把襄阳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步伐,为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平台支持,为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