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勇
昨日是教师节,与很多学校门前家长们捧花而立的情景相比,这里的校园静悄悄。与普通教师相比,他们没有寒、暑假,劳动强度高,更难有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安慰也许只是自闭症孩子喊出的一声“老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记者走近这些培育“星星的孩子”的特殊教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缘起:那一年的春晚改变了我的一生
展颜特殊教育学校是一家为自闭症、脑瘫等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提供教育与培训的机构。10日上午10时,在该校的一间个训练室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依偎在一名年轻孕妇怀里有说有笑,亲昵得如同一对母子。这两人是特教教师寇璇和她带的自闭症学生小宝。
尽管已经怀孕8个月了,但寇璇仍没有回家休养,她准备干到分娩前的一个星期再走。寇璇说,之所以这样打算,一是因为学校人手紧,二是因为她确实舍不得这些孩子。
寇璇今年只有26岁,但她在这所学校已经干了4年多,算得上是“老教师”了,而且她是科班出身,毕业于bevictor伟德特教专业。
为什么年轻活泼的她当初会选择这样一个冷门学科?寇璇说,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湖北青年舞蹈家邰丽华虽然是位聋哑人,但她竟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用她经典的“千手观音”舞姿感动了国人。而在她成功的背后,有着一群默默无闻的特教教师。
当时正值寇璇大学选专业的时期,她想:“为什么我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些特殊人群带来一些希望?”于是她选择了特教专业。
收获:孩子们能给我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我们那一届只有28人学这个专业,最后真正从事特教的,恐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寇璇坦言,真正入了这一行,才知道这一行有多难。
寇璇说,他们这些民办特教教师不像普通教师那样有寒、暑假,普通老师一般一天上三四节课,而他们一天要带10节课,每节3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还要带小朋友上厕所,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除了劳动强度大,特教教师的工作更加枯燥。“普通小朋友可能教一两遍就会了,可自闭症患儿因为沟通有障碍,同样的东西,老师可能要教上十遍百遍,有的孩子甚至永远都学不会,但老师还是要一遍又一遍地教。”寇璇说。
而且在特教学校,老师的压力特别大。因为孩子们有缺陷,家长们交了不菲的学费后,往往急于看到孩子进步。一旦孩子进步缓慢,家长们往往忽视孩子自身的缺陷,将原因归咎于老师的能力,进而要求换老师。这样,无形中增添了老师的压力。“尽管这项工作很难做,但我仍然非常喜欢,因为这些自闭症孩子能给我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寇璇说。
寇璇告诉记者,她班上有一个叫大宝的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只有两岁多,非常调皮,一上课就在地上打滚,还踢老师。因为患自闭症的孩子生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所以对老师发出的指令,他们充耳不闻。
教学无法开展,她便开始做一些试验,试图找到大宝的兴趣所在。她发现,大宝对音乐特别敏感,于是她以此为突破口,尝试与大宝沟通。渐渐地,大宝能够在课堂上安静地坐下。半年后,以前连话都不会说的他已经能够演唱完整的歌曲,而且对舞蹈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每个患自闭症的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不同,是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也正是这项工作的乐趣所在。”寇璇说,看到不会说话的孩子能张口喊“老师”,那一刻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心愿:更多的人能关心这些特殊的孩子
寇璇说,她热爱这项工作,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心和帮助患自闭症的孩子。
而事实上,民办特教教师这一群体的处境并不乐观,所以愿意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不多。
展颜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蒋芳说,学校采取的是1对1教学,该校100名学生,老师就有40多个,这远远超出普通学校的师生配比,所以尽管家长们交纳了不菲的学费,但老师们的待遇仍比普通学校教师要低。不仅如此,老师们连专业职称都无法获得,能不能称为教师,还需要打个问号。“一方面老师难招,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又急需‘新血’。”蒋芳说,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发病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发病率的首位,而我市从事自闭症等发育障碍患儿康复教育的民办学校仅该校一家,缺口很大。
这些特教老师相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确是“小众人群”,但对于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和整个社会而言,他们的责任并不轻。蒋芳说,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心支持这个行业,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这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