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襄阳日报】:植根襄阳与城同进 服务襄阳与城共荣
时间:2017-10-12 来源:宣传部 作者:李菲

bevictor伟德院长、教授 李菲

近年来,bevictor伟德植根襄阳,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围绕襄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主动开展服务,形成了高校和城市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现已成长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办学综合实力跻身中国百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分项评价中跻身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等。

一、植根襄阳,做强主业,与城市共进

(一)坚持抓好党建,为办学治校坚定方向。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体现政治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思想引领,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升华为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文化自觉。切实落实党委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学院被评为湖北省“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

(二)坚持德技并重,为产业发展培育人才。

学院围绕我市“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对接“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国家发展战略开设了50个专业,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新兴紧缺人才专业,集中力量做强服务襄阳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建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国家重点品牌专业8个、医学影像技术等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3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等专本连读专业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9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立项2项(其中牵头1项),入围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

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学生道德水平、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作为工作核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工作绩效考核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三位。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500余人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6%以上,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就业湖北”先进高校。2017年共招收专科、本科新生5296人和中专生1438人,办学规模稳定在18000人以上。累计培养各类中高职人才7.4万余人,其中在襄就业4.9万人,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坚持以用为业,为科技创新做好项目。

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汉江水产研究所等15个技术研究机构、4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18个科研团队,建有由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天然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形成共赢合力。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年均完成科技服务项目230项,帮助16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经营、管理难题,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1亿元。研发推广了襄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葡萄茎尖脱毒技术、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等,促进经济增收1.3亿元以上。年均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18万人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8项国家级教科研项目立项,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7项,获得湖北省重大成果奖等各级教科研奖励136项,继续在教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等级上领跑全省高职院校。

服务国家“双创”战略,以设在校内的襄阳市大学科技园为主阵地,开辟孵化专区50000平方米,汇聚政府、社会、高校等各类优质资源,助力园内绿控科技、乐享之家智能家居、余钱宝互联网金融等近200家企业逐步壮大,提供就业岗位2261个,年创产值2.5亿元。襄阳市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四)坚持正面引领,为以文化人树立榜样。

加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魅力校园、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内涵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正知、正念、正能量,引导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善向上。培育具有职业特点、书香气息的襄职文化,凝练集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于一体的“学校精神”,涌现了全国杰出教师姜海华、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获得者刘传会、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孔桂芝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发挥名师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朱秀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苗典武,全国“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吴攀登,湖北省“荆楚楷模·孝亲榜”上榜人物、“感动襄阳十大人物”之一李蕾,“襄阳百杰”伍扬和高泽亚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二、服务襄阳,争创精品,与城市共荣

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017年8月18日召开的襄阳高等教育调研会议精神,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主动作为,按照“1、3、5”的思路,即明确1个目标、做强3大职能、打造5大品牌,持续提高办学水平,为襄阳加快建设“两个中心,一个增长极”提供有力的人力和科技支持,在城市加速建设与发展中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与城市共荣。

(一)讲认真,明确1个目标。

坚定信念,坚守认真,执着追求,干事创业。广泛搭建发展平台,不断增强产教融合能力和办学活力,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水平,持续全力推进“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创办应用技术大学,打造汉江流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升襄阳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强本领,做强3大职能。

1.做强人才培养职能。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培养,全面发展,多样成才”的育人观,遵循教育规律,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真,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注重学生认知、职业、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等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首岗能顶上,多岗可迁移,发展可持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做强科学研究职能。立足本校、本市、本区域,充分利用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主动开展应用技术积累与研发,努力提升科学研究、自主创新能力、层次、水平和质量,增强专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各类成果转化和推广,推动科技革新、产业升级。

3.做强社会服务职能。紧密对接社会进步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和路径,主动开展前瞻性、政策性研究,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促进“政府、社会、企业、高校”等多元优质资源共享,努力成为区域发展的思想库、创新源。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三)创精品,打造5大品牌。

1.打造“中-高-本”衔接的骨干专业品牌。围绕襄阳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按照“对接产业、聚焦内涵、凸现优势、建成品牌”的思路,实施骨干专业建设工程,努力提升专业质量;对标本科专业,抓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6个专本连读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省、校三级骨干品牌专业。

2.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课程、师资、平台、文化等深度融合,实施基于“一纳入四融合”教育模式的“双创”引领工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双创”生力军。

3.打造“开放共享”的区域产教融合品牌。充分发挥“三会”、湖北汽车工程职教集团、襄阳职教集团等平台的纽带作用,充分利用襄阳市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湖北麦冬工程技术中心、襄阳社区教育学院等科研和社会服务机构,促进校际联姻互助,“政校企行”协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为襄阳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技术和智力服务。

4.打造“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品牌。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境)内外高层次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训,大力支持教师广泛融入行业协会,参与企业生产研发,实施名师大师培养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专业水平过硬、科研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教学名师、技能大师”。

5.打造“智、能、行、创”校园文化品牌。精心规划、启动主校区二期扩建工程,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开展以“千山书院”为载体,以“智文化”为主题,以“能、行、创”为主线(能——能工巧匠;行——知行合一;创——创新创业),以“千山开启孔明智,襄职培育工匠人”为精髓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智、能、行、创”校园特色文化。

转《襄阳日报》2017年10月2日第5版—《理论与实践》版

http://xfrb.hj.cn/Read.asp?NewsID=1375142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

版权所有:bevictor伟德 - 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

校办(接待接访)电话:0710-3564925.    招生专线:0710-3519666 就业专线:0710-3567556        

招生咨询QQ:800866525   湖北省代码:C525  鄂ICP备05007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