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漳县板桥镇凉泉完全小学,师范生与孩子们做游戏
师范学院在松滋市昌荣小学挂牌融合教育改革实验校
今年暑假,bevictor伟德(简称襄职)师范学院的师生组成十类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南漳、保康、谷城等地,利用当地非遗基地等,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宣讲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地方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一直以来,襄职立足襄阳,以高校之能服务地方所需。在学校的领导下,该校师范学院秉持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初心,以教育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襄阳都市圈发展中展现了高校担当。
“双高”建设 引领融合教育
7月24日下午,由襄职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承办的2024年省本级培训“兴师培训系列计划”(特教融合教育)培训班在襄阳举行。来自全省的100名特教教师共聚襄阳,开启了为期7天的融合教育之旅。
这是襄职利用“双高”建设成果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类似这样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或赛事经常在襄职举办。襄职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以特殊教育专业为龙头,构建“普特融合”专业群协同发展,引领融合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专业重视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果。由团队主持申报的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项目被立项,建成了中西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主持申报的教育部“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于2018年通过了验收。2019年,特殊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019年,学院申报的高水平“特殊教育专业群”建设项目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特殊教育专业群。学院牵头成立全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集团襄职特殊教育专业,并在“金平果”2020中国高职院校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学院对接国家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满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需要,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学前、小学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构建了以特殊教育专业为示范,早教、学前、小教、语教等专业为支撑的特殊教育专业群,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特殊教育为优势、融合教育为特色、继续教育为补充,服务残疾人终身教育的体系。
为适应国内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2021年,襄职正式挂牌成立融合教育学院,这也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成立的首家融合教育学院。融合教育学院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服务当地特殊儿童。
2023年,在襄阳市“十四五”第二届“书记校长隆中论坛”活动中,50所幼儿园、小学与bevictor伟德签订融合教育改革实验校(园)合作协议书,成为融合教育改革实验校(园)。襄职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与50所融合教育改革实验校(园)开展多领域合作,更好地服务特殊儿童。学院利用学校智慧康复中心,持续对襄阳市的特殊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免费公益培训。充分发挥湖北省特殊教育中心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及融合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专业培训与指导。专业教师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及康复机构,指导一线教师教学与科研,共同申报专利,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技术与方法。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对特殊儿童进行潜能开发。
襄职特殊教育学院院长马仁海介绍,襄职融合教育学院全力建成以区域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为主体的教育平台、职训平台和融合教育资源开发平台,面向汉江流域及全国开展融合教育教师培训、师范生融合教育技能鉴定和教学研究指导,力争提供可借鉴的中国融合教育教师培养的“襄阳方案”。
陪伴成长 育时代新人
8月1日,襄职师范学院召开毕业生就业推进会。襄职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丹带领党员教师再次对毕业生就业“一生一策”工作进行部署,坚持站好“陪伴学生成长工程”最后一班岗。
大力培养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襄职师范学院探索“三全育人”工作的新形式,开展党员“陪伴学生成长工程”,让党员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子,按照“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发展有后劲”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学业规划。在专升本考试中,学院遴选优秀党员教师并邀请优秀毕业生对报考学生从课程、报考学校专业、备考技巧、心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辅导,并多次举办答疑讲座。在2024年普通专升本考试中,该院408人被录取,录取率高。此外,该院2024届毕业生参加华师、湖大自考,共303人获得了本科毕业证。
落实“一生一策”,开展帮扶促就业活动。学院建立“学院统筹规划、就业办协调组织、全院教师联系推荐、学生骨干服务配合”的多维就业工作机制,落实党员教师“陪伴学生成长工程”,通过实施校管干部“走进班级+”行动和党员教师“走近学生+”行动,有的放矢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一”就业帮扶。经过不懈努力,学院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水平。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业苗子。襄职师范学院安排党员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创业指导,对于有创业意愿和想法的,会“一对一”进行跟踪指导。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在“三全育人”体系下,学生不仅收获了自身的成长成才,更是把自己的发展和家乡、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他们投身志愿服务,走进基层、扎根基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由该院发起的bevictor伟德[1+]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会员已累计1.8万多人。协会成员常态化开展校内校外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出了以“送教下乡进基层学校、送教上门进特殊儿童家庭、送非遗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的“三送三进”模式,共计给1.8万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了音乐、舞蹈、手工等课程。协会成员吴竞天择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毕业生韩兆森、巩王佩等6名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在偏远地区发光发热。
城市吸引人才,高校培养人才,人才反哺城市。这些人才正成为精准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双千双进”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8月,襄职师范学院院长刘红新、副院长吴卫明一行先后到襄阳市教育局、襄城区教育局、谷城县、保康县、宜城市等地洽谈社会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基础教育发展。这是该院深化基础教育合作,助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刘红新介绍,置身襄阳这片沃土,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拥有坚强的后盾和广阔的空间。学院始终牢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之本,坚持把服务襄阳、服务湖北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建领航,推动党建与二级学院业务工作融合推进,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双千双进”工程,助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在“双千双进”工程中,学院和对接联系的学校(幼儿园)共同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音乐党课送课下乡活动等党建共建活动,同时,以党建带动业务共建促进产教融合。每周安排党员教师利用“走教”“走园(校)”方式服务基层幼儿园,建设“襄职师范学院教师流动站”,促进产教研融合,服务社会,同时也为学院积累教学经验。学院与松滋市昌荣小学等多所学校签署战略协作协议,共同推进融合教育发展;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院区(襄阳市康复医院)合作,赋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儿童教育康复研究;成立了襄职附属融合教育实验小学、襄职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加入了全国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湖北省现代家庭服务与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儿童康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托幼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职业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协议。
学院搭建优质资源新平台,承办论坛、培训、竞赛等活动,服务于襄阳、湖北,甚至全国基础教育整体提升是该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被认定为襄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多次承担“国培”“省培”“市培”任务。学院还牵头成立了襄阳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并以此为平台,通过共同研制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送观摩示范课等多种方式,引领区域各个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连续多年承担襄阳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培训项目、襄阳市农村小学音乐和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师(园长)近万人。同时,学院还牵头成立了襄阳市小学教育联盟,系统构建了“政校协同、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小学教师培养工作体制机制。
刘红新表示,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城市共进,与城市共融,不仅为地方教育、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注入了新活力,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机遇,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转自襄阳晚报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06版
相关链接:https://xywb.hj.cn/pc/con/202409/13/content_210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