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党员教师陪伴学生赴谷城紫金镇花园村茶园采茶
师范学院党员教师陪伴学生走进社团指导学生绘画
7月14日,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动物疫病检疫检验”赛项中斩获二等奖;7月16日,在第五届湖北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火热七月,bevictor伟德(简称襄职)赛事不断,捷报频传。
赛事背后,是该校暑期集训营的开办,是该校党委书记陈礼龙、校长李菲等校领导对备赛团队的慰问和指导,是学校指导老师的全程陪伴。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构筑育人工作新格局,2019年以来,襄职创新实施了“陪伴学生成长”工程,作为学校党建品牌项目、校党委书记亲抓工程。在学校党委组织部的推动下,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辐射带动全体教职工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努力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有力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有效促进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的切实履行。
全员投入 覆盖各个环节
在陈礼龙、李菲等襄职人的日程中似乎没有“暑假”二字:走进院系看望备赛师生、前往用人单位开展访企拓岗位活动、走进企业陪伴学生暑期实践、推进学校“双高”建设任务……每天,他们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陪伴在学生们身边。
在“陪伴学生成长”工程中,该校切实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不断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完善育人工作体系,建立教师与学生经常性合作共处新常态,着力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并以“三走进+”行动为实践载体,由党员干部与学生群体结成“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子,与学生个体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全方位陪伴每一名学生成长。
校级领导“走进院部+”行动:包括陈礼龙、李菲在内的校领导每人联系1个院部,通过走进院部+教室、+食堂等途径,每学期给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每周“面对面”接触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微信、QQ群等,以“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该校党委成立了由陈礼龙任团长,党委副书记程光富任副团长,校内领导、专家学者任成员的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共50余场。
党委班子领航,党员齐发力。该校校管干部开展了“走进班级+”行动:每名校管干部联系1个班级,再联系本班的1个社团或1个寝室,每学期给学生讲思政课、指导主题班会、指导团支部和社团活动;在职党员“走进学生+”行动:每一名有能力的在职党员自愿联系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六个一”暖心行动,与学生共谈进步体会、共进食堂餐等。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体教职工投身“陪伴学生成长”工程,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陈礼龙介绍,目前,9名校领导、255名校管干部与所有院部和班级建立了密切联系,715名教师党员对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全校教职工加入其中,组建了自己+领导、+同事、+家长等“1+N”个主体,确保了陪伴、帮扶力量辐射到每一名学生,覆盖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陪伴学生成长”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关注和认可。2021年12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剑,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拥军等一行前往该校观摩指导该校书记亲抓党建项目——“陪伴学生成长”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次年10月,“陪伴学生成长”工程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揭榜挂帅项目。
百花齐放 完善陪伴机制
6月5日,在“2023年六五环境日”湖北省主场活动上,襄职建筑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团队开发的“混合投放垃圾一体化”设备赢得了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的高度认可。在接受采访时,团队成员孙彬烁直言,自己很幸运,得益于“陪伴学生成长”工程,他得到了创业指导,才得以实现梦想。
从学生出发,切实助力学生成长。各单位在推进“陪伴学生成长”工程过程中,突出“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打造党建育人品牌:师范学院的“党建带团建 陪伴助成长”工作构建起了党团联动共建社团的新格局,院党总支获批湖北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以“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线,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职业成长规律,按学期分四季设计出具有建筑专业特点的“四季馨家园”活动;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党支部、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党支部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立项建设单位;汽车制造类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
此外,以“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线,该校还不断丰富陪伴活动载体,完善陪伴活动机制,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在发挥班级课堂育人主阵地功能的同时,学校不断健全课外师生“0距离”接触的育人载体,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引领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践行“一线规则”,推动校院领导、思政、管理、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围绕社区建成萧楚女红色文化广场、大学生事务中心等功能区,建成学生社团95个,注册会员1万余名;建立了智慧校园,实现师生网络互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了“三创”俱乐部,设置了创业晒梦街等创业平台。
协同发展 凝聚“双高”建设内生动力
好的陪伴,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方良好的互动,带来的是协同成长和进步。
“随着‘陪伴学生成长工程’向纵深推进,活动逐渐呈现品牌特色多元化、实践特色明显、创新特色显著等特点,活动影响力和成效随之提升,‘三全育人’成效凸显。”陈礼龙说,该项工程的实施,助推该校呈现出“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发展进步、校园实力强劲”同频共振、多方共赢的局面,凝聚了学校“双高”建设的强大内生动力。
陪伴活动品牌特色多元。该校结合实际开展结对陪伴,打造的“实施陪伴学生成长工程,促进‘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品牌,获评市委思政工作“好案例”;支部“‘五个一’暖心行动”品牌获广泛推介;党员“一对一”帮扶品牌方面,刘绪军、胡生梅等一批老师成为市教育行业“身边好榜样”;学生励志品牌方面,郭爱获评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谷丹丹被提名为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等。
陪伴活动实践特色明显。教师从爱心陪伴到引导学生就业、创业、深造和发展,彰显了教师专业实践特色;教师站好讲台的同时走进学生宿舍、社团、网络和心灵,彰显了师生课内外心灵交融实践特色;“一对一”精准帮扶全面铺开,彰显了个性化服务实践特色;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等一同和学生结成“1+1+1”双导师陪伴模式,彰显培养特色,结对学生初次就业率达100%。
陪伴活动创新特色显著。在陪伴模式上,克服下了课就远离学生、下了班就离开学校现象,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长效模式,保持与学生“0距离”接触;在思政内容上,有针对性地从思想、专业、就业、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开展“四导一助”工作,帮助120多名学生走出了心理困境,募捐了爱心基金20多万元;在工作方式上,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面对面”“键对键”互动,“互联网+”陪伴模式深入人心。
教学相长,陪伴共进。
近年来,该校教学质量实现新提升。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29项。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高,平均创业率为4%。2019年以来,该校教师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荣誉15项。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荣获国家第六批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称号,1个教学团队获批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人获得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
好教师、好学生,好学校。学校坚持“立足襄阳、服务湖北、辐射汉江流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和路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质量、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先后实现了从一般高职院校向国家骨干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校的三次跨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60余项国家级重要荣誉,学生发展指数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百强,学校综合实力排名全省前3位、全国第60位。
转自襄阳晚报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6版
相关链接:https://xywb.hj.cn/pc/con/202307/27/content_206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