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一)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推出系列报道,诠释“四个襄阳”建设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全国200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之一、鄂西圈高职教育联盟及襄阳市第一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坚持“依托行业、服务社会、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根据襄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围绕“四个襄阳”建设,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建立了“与产业对接、与企业融合、与经济结合、与区域合作”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机制,在“四个襄阳”建设中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科技支撑,传承文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为支柱)产业格局构想,该院提出了“突出汽车制造业、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发展目标,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专业与地方支柱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对接,着力提升服务现代产业的能力。
一、对接汽车产业,建设制造类骨干专业,构建校企联盟的发展模式
汽车产业是襄阳的龙头产业,但是汽车高端技能型人才仍然比较紧缺。为适应襄阳汽车产业发展要求,学院提出优先支持和发展汽车及制造专业群建设,每年为襄阳汽车产业培养不少于600名的高技能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学院依托汽车行业企业先后设置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装备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汽车营销与服务、物流管理(汽车物流)、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汽车类专业。为吸引考生报考,学院与上海通用、云康集团、神龙襄阳工厂、中航精机、湖北新火炬、旺前集团等企业共同出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共同建设价值1500多万元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工厂”和“数控技术加工中心”等“校中厂”,同时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的奖学金,毕业生全部由上述企业安排就业。截至目前,学院已经为襄阳及合作单位培养汽车及相关类专业高技能人才7200多名。在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面向在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任务,已为旺前集团、金鹰重工、襄阳轴承、中航精机等企业培训了1000多名汽车技术人员。数控技术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高端装备制造方向)被省教育厅列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二、对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农林类特色专业,构建服务“三农”发展的新模式
襄阳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夏粮生产基地,食品工业是襄阳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现代化是支撑食品工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点,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下,襄阳市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展、农产品精细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也形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学院及时开设面向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面向襄阳支柱产业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食品加工方向)”,面向现代畜牧养殖业的畜牧兽医专业,以及面向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等等。依托农林类特色专业,积极构建服务“三农”发展的新模式。一是以“公司加农户”、“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大力推广种植、养殖新技术,服务农业发展。学院与农业企业合作,通过示范成功推广了“麦冬种植新技术”、“黑花生种植技术”、“畜禽疫病检测与防控技术”等新技术7项,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增收5000多万元。二是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学院选择省级重点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南漳县九集镇郑家畈村作为试点,在该村建设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现代油茶林繁殖基地等,探索构建综合服务的院村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学院选派了3名省市科技特派员,成立了10名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10次,并免费为农民发放技术指导资料和科技图书3000多册(份);依托校企共建的“鄂西北动物疾病检测中心”,面向襄阳及周边地区广泛开展畜禽疾病诊断、药敏试验、畜禽安全生产等项目服务工作,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以知识更新为目标,面向农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官方兽医培训”、“食品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近10年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畜牧兽医专业成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和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食品方向)”被省教育厅列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农业技术与管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试点专业。
三、对接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医护类优势专业,构建校院(医院)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医学教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学院积极推进早期和反复参与医疗实践的医学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上,除了改造传统的医护专业外,在护理专业新增了老年护理、英语护理两个方向,新设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医技类专业,以满足人民健康的需要。多年来,学院医学教育与卫生行业深度合作,坚持“医教结合、以教促医、以医助教、医教相长”的办学理念,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参与学院新专业开发,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与教材编写,医学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等。据统计,全市医疗卫生单位选派3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6名“襄江能人”、120名兼职教师,年均承担学院临床教学11000余学时;年均接受学院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3900余人次,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承担了学院护理和临床医学两个专业校外班的教学任务;襄阳市妇幼保健院等6家医院与学院签订了教学医院协议。同时学院也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卫生事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10年来,累计为本市及周边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医护类高职毕业生15000余人。以日本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鄂西北医学影像培训基地为平台,培训襄阳市基层医院医学影像人员500余人次,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影像设备安装和维护200余台套;同各县(市)区卫生局合作,为乡镇卫生院培训护理部主任和护士2000多人次。目前学院护理专业是国家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护理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成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试点专业。